通讯员:杜巍巍、杨璠、高婷
10年来,他累计为200多名患者垫付医药费2万余元;他给每个就诊患者发名片,欢迎病人随时“打扰”,由此成为很多老病号的“家庭医生”——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宋恩峰教授,用自己十多年如一日的医者仁心,温暖着他接诊的每位患者。
“小金库”为患者解困
宋恩峰每次出门诊,第一件事就是往右手边最上一格抽屉放一沓10元、50元面值的钱,这是他专为差钱患者设的“小金库”。
宋恩峰说,10年前一位肺癌晚期患者的窘境触动了他。2004年春节前最后一次门诊,病人特别多,中午1点多才看完最后一个病人。他正准备收拾东西下班,一个瘦得皮包骨的中年男子走进诊室,欲言又止。
“你不是第一个看的吗?怎么还没走?”宋恩峰很诧异。中年男子说他是从十堰赶来的,当天开了300多元的药,刨去回家的路费,药费还差80元钱,他想让宋恩峰少开一个疗程的药。
“反正我也活不了几天了,少一副药也无所谓。”男子哀求着让宋恩峰改处方。宋恩峰仔细看了几遍药方,患者已经是肺癌晚期,任何一味药都不能少,否则可能熬不过春节。
宋恩峰思索片刻,从自己口袋里掏出100元钱递给他:“复诊时还给我就行。”但男子坚持塞给宋恩峰20元钱,说这样心里踏实。
此后好几个月,宋恩峰都没再见过这个患者。没想到一年后,患者的妻子来了,说丈夫临终时千叮咛万嘱咐,一定要还上宋教授的钱。
这位肺癌患者让宋恩峰很受触动,“我的病人以中、老年人为主,习惯带现金,有时候会因为差个百八十元钱拿不成药。”之后,宋恩峰就设了这个“小金库”。十年了,他的诊室换了好几个地方,但是“小金库”一直都在,解了200多名患者的燃眉之急。
55岁的郭佳是宋恩峰的老病号了。一次借了宋恩峰30块钱,由于家住襄樊,来趟医院不容易,便给宋恩峰充了50元话费。后来她去医院复查,宋恩峰坚持要“找零”,她不肯要。当时宋恩峰口头上就没再坚持,可是第二天,郭佳就收到一条充话费20元的短信。
十多年来,宋恩峰从来没让患者打欠条,也没计算垫过多少钱。他粗略统计:从10年前第一次为一位肺癌患者垫药费开始,大约已为200余名患者垫钱2万余元,“绝大多数都还了,记不得谁没有还过钱。”
发名片的“家庭医生”
两年前,孙女士经常腿肿,看了很多医院都没查出病因,直到慕名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找到宋恩峰。
“宋教授一开始就怀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。”孙女士说,这个病早期时症状不明显,可等到症状明显时就晚了。她记得宋教授当时问得很细,初步判断后并没急于确诊,而是带着她找了一位免疫科的专家,观察了三个月后才确诊。
宋恩峰给孙女士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“发名片”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动作,名片上面有手机号、邮箱等。“主动给患者名片的医生太少见了。”她说,第一次问诊完后,宋教授随手递给她一张名片,嘱咐她:“回去注意饮食调节,身体有任何不舒服就打电话给我,我24小时都不关机的。”怕孙女士弄丢名片,宋恩峰还特意将手机号写在她的病历本上。
和给患者垫钱一样,给病人递名片的习惯,宋恩峰也坚持了十年。他早已成了许多老病号的“家庭医生”,特别是那些患有慢性病、疑难杂症的病人,随时可以通过电话联系他。
这位头顶着中医学硕士、西医内科学博士、全国优秀临床重点人才、武汉市中青年中医名医等诸多显赫头衔的医生,也成了很多老病号的“家庭医生”。而他在自己组建的患者QQ群里的昵称,也是“大医院里的‘老村医’”。
十年来,宋恩峰发了至少5万张名片,自掏腰包重印了十多次。名片发多了,患者咨询电话也多了起来,宋恩峰每天都会接到“陌生号码”的来电,有些号码还是外地的。但由于上班坐诊时给病人看病太忙,许多电话都没有时间接。但宋恩峰有个原则,只要一个号码打了两次以上,他必回电或通过短信沟通,“打这么多电话找我一定有急事,不能辜负了患者的信任。”
“大部分病人都是在上班时间来电话。”宋恩峰说,但他担心有些病人有急症,所以他手机24小时都不关机。“有些病人觉得很焦虑的情况,经过我一解释,他们就明白了,不用白白紧张,多好。”
2014年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,正在家写论文的宋恩峰接到一个陌生电话:“宋医生,您下午在门诊吗,我鼻子很不舒服,可我明天就要上学了……”
电话是一个高三的男生打来的,他得了鼻炎,渐渐影响到睡眠。宋恩峰一听,二话没说,放下手中的工作就往诊室跑。
“宋教授几乎是随叫随到,而且开的药也不贵。”家住汉口的李先生告诉记者,2008年,他的父亲查出结肠癌,手术后要求进行化疗,但老人家已经80多岁了,无法承受化疗后出现的恶心、呕吐、白细胞低等毒副作用,不得不放弃。李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宋恩峰,宋恩峰开了一副特别的方剂,60副药下来后,父亲状态不错,也没有复发和转移迹象。60副药吃完共花了1200元,平均一副药20元钱。
10月7日至今,《武汉晚报》以头版头条推出了“垫钱医生”的连续报道,引得众多网友纷纷点赞,赞誉其为“中国好良心”,“给患者多一些温暖”。
面对赞誉,宋恩峰说,“我垫的不是钱,是医患之间的信任。”
(编辑:付晓歌)
宋恩峰为患者号脉
宋恩峰到行动不便的患者家中复诊
>>>对话宋恩峰:“垫的不仅是药钱, 更是医患间的信任”
记者:坚持十年为患者垫钱,很不容易。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的?
宋恩峰:我只是垫钱,不是捐钱。患者把命都交给我了,我替他们暂时垫点钱,不算什么。只要病治好了,一切都不成问题。
记者:你不怕他们不还钱?
宋恩峰:给他们垫钱,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帮助,更是精神上的鼓励。让患者感觉到我是把他们当亲人看,将心比心,不会不还的。
记者:其实可以打个欠条或者立个字据。
宋恩峰:我觉得我垫的不仅是钱,更是医患之间的信任。来我这看病的多数是肿瘤患者,很多都是看了西医没有效果才找到我,许多患者时日无多,我希望在他们人生的最后时刻多感受一些温暖。
记者:为什么要给患者发名片呢?
宋恩峰:留下手机号让病人有问题随时打电话询问,不仅让患者更明确自己的病情和怎么用药,更免去了部分患者特别是路途遥远患者的来回奔波之苦。有的病人是外地的,如果病情出现反复得专门跑趟武汉,太麻烦了,留个电话就多个医患沟通的渠道。
记者:不怕被骚扰吗?
宋恩峰:我的病人普遍年纪比较大,而且都是慢性病,经常要来复诊,我们之间比较熟悉了。他们一般都是不舒服或者用药有什么不明白的才打给我,而且也会为我考虑,尽量挑我不坐诊的时间咨询我。
记者:患者都称您是大医院里的“老村医”,您怎么看?
宋恩峰:只要能为患者解除病痛,叫什么都行,其实大医院的医患关系本应更和谐。这些患者经受过放疗、化疗的痛苦,奋力求存,有些身体都很虚弱了,来看病时还要捎些自家种的菜、鸡蛋来,就像走亲戚一样。那时候,我觉得心里很温暖。
(摄影:谭毅 编辑:付晓歌)